首页 > 感官动态 > 行业动态  >  感官资讯周报36期7.19-7.25

感官动态

感官资讯周报36期7.19-7.25
发布日期:2025-07-30    新闻来源: 感知网
核心提示: 感官资讯速览 | 速溶米粉与酸汤感官测评志愿者招募、感官科学培训课程、2025年6月茶饮赛道新品趋势.......
本期热点资讯
1.省种植业标委会组织召开《单丛茶 第1部分:感官审评术语》等2项省级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
2.速溶米粉与酸汤感官测评志愿者招募
3.佳嘉乐&上海日绵|上海研讨会圆满落幕:天然油脂鲜萃·感官体验之旅
4.MMR感官科学培训课程,助力您的业务决策
5.2025年6月茶饮赛道新品趋势
6.功能性食品、全球风味将如何重塑下半年食品市场
感官动态
1.1 感官标准
1.1.1 省种植业标委会组织召开《单丛茶 第1部分:感官审评术语》等2项省级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

2025年7月22日-23日,广东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单丛茶 第1部分:感官审评术语》和《单丛茶 第2部分:外形图卡》两项省级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会议由省种植业标委会秘书长杨慧主持,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人员及7位专家出席。标准起草单位汇报了编制背景、目的、技术内容和过程。专家们对标准文本逐章审查,提出意见和建议,重点讨论了术语和外形图卡分级问题,最终达成共识。两项标准通过量化感官评价和外形图卡可视化,为单丛茶品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会后,省种植业标委会将督促起草单位修改完善标准并报送审批发布,同时持续关注种植业领域新需求,推动广东省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广东省农科院质标所
 

1.2 感官前沿
1.2.1 基于智能感官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苦杏仁炒制程度快速辨识研究

该研究利用智能感官技术(测色仪和电子鼻)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苦杏仁不同炒制程度的快速辨识体系。研究发现,苦杏仁的色泽和气味参数能够有效区分其不同炒制程度,且基于这些参数建立的判别模型准确率较高。随着炒制程度加深,苦杏仁的亮度值(L*)降低,红绿色度(a*)和黄蓝色度(b*)值上升,同时其气味在电子鼻特定传感器上的响应值也发生变化。通过PLS-DA、秩和分析和RCA等方法分析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判别模型和参考范围。研究表明,智能感官技术可为苦杏仁炒制终点判断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但样本量较小且未全面评估化学成分变化是其局限性。
新闻来源:中草药杂志社

1.2.2 你的基因竟决定了你爱吃啥?味觉基因 TAS2R38 的隐藏秘密
近期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苦味味觉受体基因TAS2R38与饮食偏好及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TAS2R38基因决定了人们对特定苦味物质(如苯硫脲和丙硫氧嘧啶)的感知能力,其不同变异使人们分为“尝味者”(苦味敏感)和“非尝味者”。研究分析了近45万人的数据,发现携带苦味敏感等位基因的人对辣根、咸味食物、西柚及酒精饮料的偏好度和摄入量较低,却更偏爱黄瓜、甜瓜和茶。此外,该基因还与肾功能受损(如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及双相情感障碍风险相关。这可能是因为TAS2R38受体不仅存在于口腔,还在肾脏、大脑等器官中有表达。
新闻来源:医视屏

1.2.3 通过蛋白质谷氨酰胺酶脱酰胺增强全脂搅拌型酸奶的流变学、质构和感官特性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G)对全脂搅拌酸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PG通过催化牛奶蛋白的脱酰胺反应,显著改善了酸奶的功能特性,包括提高蛋白质溶解度、减小酪蛋白胶束粒径、增强持水性(WHC)和改善质地。低浓度PG(0.015 U/mL)增强了酸奶的凝胶强度,而较高浓度(>0.03 U/mL)则使酸奶具有更好的稠度和奶油质地。感官评估表明,0.03 U/mL的PG为最佳添加量,可显著提升酸奶的整体感官品质。研究还发现,PG处理降低了酸奶的浑浊度,增加了小颗粒,并通过LF-NMR显示其增强了蛋白质与水的结合。这些结果表明,PG是一种有潜力的酸奶质量改良剂,但需要精确优化剂量以实现质地和结构完整性之间的平衡。
新闻来源:食品生物技术与大健康

1.2.4 研究发现香气使茶汤的天然甜味强度提升24%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研究,揭示了茶汤中香气成分对天然甜味感知的显著增强作用。研究发现,茶汤的香气可使天然甜味强度提升24%以上。通过分子感官组学技术,团队筛选出18种与甜感相关的香气活性成分,其中10种花果香化合物(如(E)-β-大马酮、(E)-β-紫罗酮、芳樟醇和香叶醇等)能使蔗糖溶液的甜味强度提升7.5%以上。分子对接实验表明,这些香气化合物通过降低蔗糖与甜味受体(T1R2/T1R3)的结合能,形成新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从而稳定蔗糖-受体复合物结构。该研究为开发天然甜味增强剂提供了新策略,有望应用于茶饮料和其他食品工业中,减少糖分添加的同时提升风味体验。
新闻来源:中国茶叶

1.3 感官招聘
1.3.1 速溶米粉与酸汤感官测评志愿者招募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正在进行速溶米粉与酸汤产品的感官品质研究,需要招募100名志愿者参与产品测试。志愿者将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包括色泽、质地、气味和味道等方面。测试将在7月29日至8月1日进行,每次约1.5小时。参与者需年龄在20至64岁之间,无食物过敏史,并能客观反馈评价结果。完成测试后,志愿者将获得现金报酬。感官评价的结果将用于改进产品配方和提升消费者体验。
新闻来源:食品感官评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会议培训
2.1 感官会议
2.1.1 佳嘉乐&上海日绵 | 上海研讨会圆满落幕:天然油脂鲜萃·感官体验之旅

7月18日,佳嘉乐与上海日绵在上海举办的“天然鲜萃油脂·感官体验之旅”研讨会圆满收官,重点探讨了JAJALE水培油系列在感官体验上的应用与创新。会议集中讨论了如何通过科学机理和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的感官品质,包括色彩、质地和肤感等。佳嘉乐生物首席产品官陈导展示了彩色油脂如何影响消费者情绪和购买决策,而陆跃乐博士则介绍了通过定向酶切技术实现的“分子级丝滑触感”。此外,上海日绵实验室工程师郑雅静深入解读了水培油在彩妆配方中的保湿修护作用和色彩调配逻辑,展示了产品在稳定性和肤感调控方面的技术优势。这些讨论和展示都旨在提升以油养肤产品的感官吸引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新闻来源:佳嘉乐生物

2.2 感官课程
2.2.1 MMR感官科学培训课程,助力您的业务决策

MMR即将于9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感官科学培训课程,专为快消品行业专业人士设计,旨在深化他们对消费者感官体验的理解与应用。课程内容涵盖味觉、嗅觉以及消费者如何多维度感知产品,通过丰富的实操练习,参与者将学习感官测试和数据分析,以提升业务决策能力。完成课程的学员将获得全球认可的认证证书,为职业生涯增添资质。
新闻来源:MMR迈茂睿

2.2.2 SCA Sensory 感官高级+CVA认证课程
即将在上海举办的SCA感官课程专注于提升咖啡从业者的感官能力,课程内容涵盖新版咖啡价值评估体系(CVA)的应用、品控实验设计方法、心理因素对品控工作的影响、感官校正(包括味觉、触觉、嗅觉)以及咖啡感官分析与统计学。此外,课程还将探讨影响咖啡感官表现的因素,如豆种、产地、处理方式,以及烘焙、保存和瑕疵辨别对咖啡品质的影响。该课程旨在增强学员在咖啡价值链各环节中进行产品品质控制的能力,提高品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闻来源:紫葭咖啡

2.2.3 认知咖啡感官与冲煮科学训练营
认知咖啡感官与冲煮科学训练营为期4天,旨在通过科学和理性的方式升级咖啡从业者对咖啡感官和冲煮技术的认知。课程内容包括对新一代精品咖啡感官理论的探讨,结合大脑神经层面的感官科学,以及对传统「金杯」冲煮体系的挑战。训练营将深入分析研磨度、萃取率、浓度与风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杯测结果设计冲煮方法。此外,课程还将通过5场杯测和3轮冲煮实操,帮助学员构建属于自己的感官和冲煮逻辑框架。
新闻来源:吴三岁的咖啡笔记CoffeeToNote

2.2.4 SCA国际咖啡认证课程——初中级咖啡感官课程
SCA的感官技能课程是CSP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专为对咖啡有一定基础但希望深入感官品鉴的人士设计。课程内容包括咖啡品种和产区的基础分类、产区环境因素如海拔和土壤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不同处理法(水洗、日晒、蜜处理)对咖啡风味的影响,以及烘焙程度对风味的影响,如北欧极浅、浅烘、中度烘焙和深烘。学员将学习如何通过颜色、干香和湿香判断烘焙程度,并掌握咖啡品鉴方法,如三角杯测和大杯测,以评估咖啡品质和打分,甚至为参加咖啡杯测大赛做准备。此外,课程还涵盖咖啡相关基础知识,系统了解咖啡从种植到制作的全过程,并探讨这些流程中影响咖啡风味的因素,以及三大产区(美洲、非洲、亚洲)的风味特点和不同处理法的风味感知。
新闻来源:非常咖咖啡

2.2.5 咖啡师全能班2.0|拉花、研磨萃取、感官、烘焙、调饮一站搞定
该咖啡课程为期5天,内容全面覆盖咖啡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第一天涉及咖啡豆的基础知识、品种与产区、处理方法以及感官技能训练。第二天专注于咖啡烘焙,包括烘焙机使用、研磨与萃取的关系以及手冲咖啡的讲解与实操。第三天包括手冲咖啡的实操、不同咖啡设备的讲解、冲煮实操以及浓缩咖啡的品鉴。第四天则是拉花实操训练,涵盖基础和进阶技巧。最后一天新增了特调饮品教学,包括饮品调制实操。
新闻来源:王力精品咖啡学堂

2.2.6 2025年8月-新中式茶,调饮实操课报名中
本次新中式茶饮实操课程包括提升学员的感官技能相关培训,特别是在茶饮调配中的应用。课程内容涵盖感官科学分析与体验,教授学员如何识别和感知味道,包括唤起前、中、后调的感受以及强化味道记忆的训练。此外,还包括新茶饮茶类解析与体验,通过茶叶拼配和调香茶的感官体验,让学员深入了解不同茶类在新茶饮中的表现。通过这些感官训练,学员将能够更精准地把握茶饮的味道奥秘,为创新茶饮提供扎实基础。
新闻来源:茶道与茶文化茶艺
趋势分析
3.1 2025年6月茶饮赛道新品趋势
2025年6月的茶饮新品趋势报告显示,当月55个连锁品牌中有49个推出了共231款新品,其中水果茶以81款领先。水果元素在新品中占据主导地位,183款产品含有水果,占比79%。薄荷、柠檬和荔枝成为热门风味元素,分别被多个品牌用于新品中。此外,西瓜与椰子的经典组合依然受欢迎,而罗勒、紫苏等香料风味也受到关注。报告由味觉灵感所提供,旨在为茶饮行业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市场动态和灵感。
新闻来源:味觉灵感所

3.2 功能性食品、全球风味将如何重塑下半年食品市场
2025年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的趋势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偏好健康、可持续和具有全球风味的食品。肠道健康饮食中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需求激增,功能性食品以其天然成分和健康效用受到欢迎,国际风味零食和亚洲风味持续影响全球饮食潮流。同时,可持续性成为常态,品牌实践零废弃和可持续采购。这些趋势预示着食品行业将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食品选择。
新闻来源:香港贸发网

3.3 《粉面品类新品趋势洞察报告2025》:从现炒烟火气到地域风味,品牌“杀疯”了
2025年,粉面赛道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盈利压力。产品创新成为品牌寻求差异化和提升价值感的关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粉面品类新品趋势洞察报告2025》显示,粉面品类的产品创新主要围绕浇头、汤底、粉面种类以及“粉面+”四个方面。浇头创新成为品牌竞争的主战场,地域食材和“现炒”“生烫”模式受到青睐;汤底创新则在原材料、熬汤工艺和地域风味上进行差异化探索;粉面种类创新占比近两成,通过“纵向+横向”两大方向助力产品升级;小吃类与特色菜类新品占比较高,卤味成为粉面门店产品创新的“万能搭子”。尽管粉面赛道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也存在同质化问题、价值认知限制和消费场景单一等挑战。未来,粉面品类新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性价比与烟火气、供应链体系升级带来的创新提速,以及品类融合趋势的深化。
新闻来源:红餐智库

3.4 花卉风味逐渐成为饮料创新产品的选择
随着消费者对饮品口味和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花卉风味因其独特优雅和清新感,成为饮料创新产品的热门选择。全球花卉风味市场预计将以5.1%的年增长率增长,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和中国市场,樱花和玫瑰风味的增长尤为显著。花卉风味不仅提供独特的口感体验,还在情感层面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如薰衣草的舒缓和玫瑰的愉悦感,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中的情感需求。此外,花卉的功能性认知,如清热、助眠、美容养颜等,为食品饮料行业提供了创新点和市场机会。品牌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进行产品布局,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华明源等企业通过生物科技创新,提供一站式饮品开发定制服务,紧跟市场趋势,为客户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新闻来源:广州华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感知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②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感知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 联系方式 邮箱:service@esensmart.com 手机:13210910866(微信同号)
“感知网”,聚焦感官领域,分享国内外行业资讯、标准法规、技术前沿活动推广等,打造国内感官行业信息传播与互动交流平台!

手机:13210910866(微信同号) 邮箱:service@esensmart.com
感官评定
感官评定
  • 关注微信

  • 联系电话

      13210910866
  • 邮箱

      service@esensmart.com
Top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