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黄酒作为三大典型黄酒之一,是一种特色鲜明的黄酒品种,其中红曲是由大米通过接种红曲霉菌发酵培养而成的一种特殊曲种,因颜色呈现红色而称红曲。
品评小组建立
参照文献方法,征集37名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在校师生,参照国标GB/T 16291.1-2012《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对37名在校师生进行筛选考核。通过比较候选品评人员的感官和描述能力进行初步筛选,后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味觉和嗅觉敏感度检验、差别检验和描述表达能力的测试等。根据小组整体一致性评估评价员对各个属性的认知,选择表现优秀的11名成员组成感官品评小组,其中包括男性5人,女性6人。评价员需经过每周3次,每次1.5h共30h的理论知识和品评实操培训感官培训,大约为期2个月,考核和培训均在专业感官评定实验室进行。
酒样感官品评
在室温25℃条件下,品评小组组长将红曲黄酒样品倒入使用三位数随机编码标记的50mL透明品评杯中,酒样体积为30mL左右。以随机顺序立即呈送给评价员,评价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嗅闻并品尝待测样品,各自得到自己的品评结果。每个样品评价完成之后用纯净水漱口,各样品之间休息间隔时间为5min,以消除前一个样品的残留对后一个样品的影响,并避免嗅闻疲劳,实验重复进行3次。
红曲黄酒感官描述词的建立
评价员参照评价小组组长提供的葡萄酒、威士忌、清酒、白酒和啤酒的感官描述词,同时尽可能全面发展自己的词汇。品评小组汇总讨论得到的所有描述词,删除个人喜好类术语、无效术语,享乐性术语,主观性术语,定量性术语和重复词等,合并同义词,最终得到用于描述红曲黄酒的词汇,然后将描述词进行归类后绘制出红曲黄酒的风味轮。小组成员对每个词汇采用15点标度法进行评价(规定0代表该词汇的描述不贴切,15代表该词汇的描述非常贴切),每个属性剔除最高分与最低分,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结果,计算每个描述语的几何平均值 M,挑选结果大于0.05的词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红曲黄酒的核心属性描述词并绘制风味剖面图。
红曲黄酒感官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参照国标 GB/T 13662-2018《黄酒》感官要求部分并结合红曲黄酒风味轮和风味特 征剖析,国家级专业黄酒评委采用 0:4 评分法对外观、香气、口感和风格方面的属性进 行权重分配。权重分配体现了各感官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故可采用对各要素重要性 进行评估的办法确定各项感官评价指标的权重,感官评价小组根据权重分配结果建立细化的打分梯度。
红曲黄酒风味轮的构建
红曲黄酒风味轮分为3层,内层主要分为四方面:香气、口感、味道和余味。
红曲黄酒主要感官属性的筛选
利用红曲黄酒风味轮所得到的感官描述词,从中选择主要的感官属性进行风味特征剖析,描述红曲黄酒的主要感官轮廓,能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红曲黄酒。统计特征描述词在样品感官过程中的提及次数和强度,按照公式 2-1 计算每个描述词的几何平均值 M,M 值愈大,则代表该描述词对样品风味特征的贡献愈大。(保留M值高于0.05的描述语)
基于聚类分析的描述词筛选
由于口感、味觉和余味方面的描述词区分较明显,故进一步对经过M值筛选后的香气描述语进行聚类分析,通过香气属性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筛选,如图2-2所示。分析可得甜香和蜂蜜香,坚果香和杏仁香,果香、酯香和椰子香相似性水平最高。参考M值大小并通过品评小组综合讨论,决定选择蜂蜜香、果香和杏仁香作为表示,虽然香草香和醇香相似性高,但两者是从不同层面进行描述,且在红曲黄酒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故均可以描述红曲黄酒之间的香气差异,删除后得到最终的24个主要属性的描述词。
不同类型红曲黄酒感官差异比较
红曲黄酒相较于绍兴等其他地区黄酒具有独特风味特征,主要表现为醇香清雅,具有曲香、奶酪香、果香、药草香和蘑菇香等复合香气,口感柔和纯净,酒体协调顺滑,余味爽净,具有典型风格。
不同类型的红曲黄酒在烟熏香、奶酪香、协调和纯净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半甜型红曲黄酒的奶酪香香气明显,甜型红曲黄酒在协调度、顺滑度和烟熏香的属性强度上较高,半干型红曲黄酒具有突出的纯净度,干型红曲黄酒的蘑菇香、酸味和苦味属性强度较强。不同类型的红曲黄酒在部分香气和口感上差异明显,各具特色。
参考文章:王蒙.红曲黄酒的风味特征和关键香气物质研究[D].江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