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资料

功能食品中的凝胶糖果,消费者测评如何来做?
  凝胶糖果是以食糖、糖浆或甜味剂、食用胶(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经相关工艺制成,具有弹性和咀嚼性的糖果,也就是软糖。尽管软糖是一种常见的零食,但是将这种形式应用到功能食品行业还是近年开始流行的。
据营养商业杂志数据,2018年,全球软糖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剂型之一。而当年,整个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6%,软糖的销售额占所有膳食补充剂的12%。在我国,据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配套文件,凝胶糖果等食品形态也将被允许用于维生素矿物质的产品备案中。
一、凝胶糖果或将“包裹”更多保健食品
为扩大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根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注册产品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组织起草了凝胶糖果和粉剂备案的技术要求,并配套修订《保健食品备案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主要生产工艺(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
据了解,2017年,保健食品备案工作开展时,能够备案的原料为维生素矿物质原料,包括片剂、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此次配套文件中增加的凝胶糖果和粉剂两种食品形态将均可用于维生素矿物质的产品备案中。
未来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其可备案的产品剂型(或食品形态),将根据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配套文件要求中规定执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未来将进一步调整增加,根据原料的特点,未来能够备案的剂型(或食品形态)也将随着相关配套文件中做出相关规定和要求。
有业内人士预判,随着保健食品原料范围的扩大,可用于备案的原料将不仅仅限于维生素矿物质产品,而是包括更多具有功能的原料。
二、软糖膳食补充剂贴合消费需求
软糖膳食补充剂的爆发性增长,除了来自行业本身的高速增长外,和其具有的传统食品形态、具有愉悦感的食,用体验也是分不开的。
在过去几年中,膳食补充剂的消费量在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药丸疲劳”的现象。大多数膳食补充剂和药品一样,都是以片剂、胶囊、口服液的传统形式进行销售,很多人一整天需要大量服用,无形中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也推动了膳食补充剂剂型的创新。
长期作为零食的软糖,不仅看起来不像药品,还能让消费者用一种有趣、美味和便携式的方式来摄取营养,让品牌脱颖而出。最初,软糖剂型主要针对不喜欢“吃药”的儿童,目前软糖占儿童维生素、矿物质和功能食品领域销售额的一半以上。而软糖无需水即可吞咽、具有较长的保质期以及丰富的风味和色彩,已经开始吸引年轻女性和中老年人群体消费。目前,成年人已经是软糖的主要目标受众,占软糖补充剂市场的65%以上。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有49%的膳食补充剂用户从传统的片剂、胶囊等形式转向软糖。2019年,美国软糖补充剂的最大类别为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他类别如草药/植物药、益生菌、褪黑素等也越来越受欢迎。
三、新品迭代推动市场前行
为了满足新消费群体的健康诉求,目前,企业开始不断推出色香味及功能俱佳的新型软糖膳食补充剂。
植物基长期以来,提炼自牛猪骨、皮的明胶是制作软糖的主要原料,赋予了软糖稳定、胶黏、弹性的质构,但明胶的低熔点(约35°C)导致产品易在存储和运输中融化,从而产生变形和结块,与此同时,植物基原料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果胶、海藻胶、阿拉伯树胶、瓜尔豆胶、琼脂等植物胶体,开始逐渐取代软糖中的明胶。这些植物胶体中往往含有大量膳食纤维,有益消化且热稳定性较高。
减糖软糖的风味是赢得市场的主要因素,但是其较高的糖分可能会引起儿童的蛀牙,并导致肥胖,因此,减少软糖的含糖量并保持其风味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趋势,制造商可通过赤藓糖醇、甜菊糖、罗汉果等代糖,或者使用天然果蔬成分来代替糖。
清洁标签尽管软糖补充剂的价格本就高于同类产品,但消费者还是愿意为有机软糖支付更多的费用。据了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购买天然成分软糖的意愿与日俱增。
此外,便携式的小袋包装以及更多创新风味产品也在进一步研发中。
四、产品功能趋于多元化
维生素/矿物质是最主要软糖补充剂类型。有关数据表明,软糖维生素市场的前景乐观,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预计将从2018年的约31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约58亿美元。其中,女性对软糖维生素的消费量很高,而到2024年,儿童将成为维生素软糖的主要消费者。
另外,富含益生菌的软糖维生素正在获得关注。益生菌在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等方面的健康益处正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知晓。
其他常见功能性软糖还包括有促进睡眠功能的褪黑素软糖、美容美白的胶原蛋白软糖、益智的omega-3软糖,以及保护心脑血管等的软糖。
五、实际案例—软糖测试
从中国市场上搜集了12款主流软糖产品,先让消费者来食用体验并形容出产品的外观和质地带给他们的感觉。
软糖测评
消费者术语
消费者术语

软糖感官质构评估因子:基于消费者产生的描述语言,结合专有的感官质构词库,将上述消费者描述语言规化成具有科学性并可测量的感官因子。
软糖感官质构评估因子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Ingredion宜瑞安。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感知网,聚焦感官领域,分享国内外行业资讯、标准法规、技术前沿活动推广等,打造国内感官行业信息传播与互动交流平台!

手机:13210910866(微信同号) 邮箱:service@esensmart.com
感官评定
感官评定
  • 关注微信

  • 联系电话

      13210910866
  • 邮箱

      service@esensmart.com
Top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